華人文化講座III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
第五講:自我轉化與終極倫理目的 : 勞思光、傅柯與胡塞爾中的引導性哲學
Lecture 5:Self-transformation and the Ethical Telos: Orientative Philosophy in Lao Sze-Kwang, Foucault and Husserl
講者: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時間:2019年05月31日(五) 14:00~16:00
地點:政治大學資訊大樓1樓演講廳
網址:http://lecture.ccstw.nccu.edu.tw/lau-kwok-ying/
講座簡介:
本講介紹勞思光提出的「引導性哲學」概念,以理解中國哲學及其基本旨趣。勞氏指出,引導性哲學作為反思性活動的功能在於「自我轉化」及「世界轉化」。這一說明可為晚期傅柯在《性經驗史》第二、三卷及《主體詮釋論》中顯現的倫理轉向提供理解的鑰匙。事實上,晚期傅柯正是以「自身轉化的歷練」(épreuve modificatrice de soi-même) 、「自身轉化成道德主體」(“se transformer soi-même en sujet moral”)、或 「轉化成主體」(“transformation du sujet”)這些表述方式來說明古代西方希羅時期哲學活動的特質。 傅柯稱古代西方的哲學活動為精神修煉(spiritualité),以有別於現代西方自笛卡兒以降的哲學活動。但我們發現,胡塞爾揭櫫的現象學方法──懸擱與還原──作為引導哲學主體從事自身轉化的行為,也體現了傅柯稱為精神修煉的特質。透過這一自身轉化,現象學哲學家得以發現內在於其自身的主體性,投身於對自身徹底負責的行為中,從而能擔負起成為胡塞爾在《危機》中所稱的「人類的公僕」這崇高道德任務。在這至高倫理目的之推動下,支撐著現象學態度的底層態度,也可算是一種倫理的和實踐的態度。因此, 勞思光提出的「引導性哲學」理念,不單可以作為古代西方(希羅)和當方西方哲學(傳柯、胡塞爾)的橋樑,還可以作為當代中西哲學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