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粉絲專頁

詳細資訊與補充資料

華人文化講座III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
第一講:現象學可以還中國哲學一個公道嗎?——試讀老子
Lecture 1:To What Extent Can Phenomenology Do Justice To Chinese Philosophy? A Phenomenological Reading of Laozi
講者: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時間:2019年05月22日(三) 14:00~16:00
地點:政治大學資訊大樓1樓演講廳
網址:http://lecture.ccstw.nccu.edu.tw/lau-kwok-ying/

講座簡介:
  近數十年來,西方學術界對中國道家哲學的評價,出現了一種頗為兩極化的傾向。一些西方學者視道家哲學為反理性論(anti-rationalism),另一些西方哲學家則視道家哲學為「海德格思想的隱秘來源」之一。在批判地檢討了這一種對道家哲學的兩極化理解傾向後,本講嘗試運用現象學運動提供的一些概念和學說,重讀老子的《道德經》,並從當代哲學的視野出發,提出一些可能的新理解,特別是就「道」的三個面向作出說明:一)存在論層面而言,「道」作為始動的自然;二)「道」的開展:晚期梅洛龐蒂意義下的「超辯證」運動與復歸;三)「道」的性格:虛靜與柔弱。在這基礎上,本文希望指出《道德經》的非人本論性格和道家哲學的批判性潛能,以及它作為文化更新的可能理論資源。

20190522-政大華人文化講座III-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第一講:現象學可以還中國哲學一個公道嗎?-試讀老子-簡報檔

純圖案

影片製作與提供:
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著作權所有:
本影片著作權由課程講師與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共同所有,轉載使用請來信告知。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
05|自我轉化與終極倫理目的 : 勞思光、傅柯與胡塞爾中的引導性哲學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
04|解昧的世界觀與文化交互理解--胡塞爾、康德與中國文化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
03|柏托什卡:批判意識與非歐洲中心論的現象學哲學家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
02|胡塞爾、佛教與歐洲科學的危機
現象學與文化交互理解的實踐|劉國英
01|現象學可以還中國哲學一個公道嗎?——試讀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