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粉絲專頁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華人在東南亞區域(含中南半島)已有相當悠久之歷史淵源。早至中國宋代,即有福建人航向南洋諸國,唐代有閩粵人之南渡,明代則有鄭和下西洋。直至晚清時,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兵荒馬亂,又旱災重重,無數人經由英殖民之香港南下,定居南洋者日漸增加。長時期以來,東南亞一向被視為是中國朝貢體系之一環,故而被以核心-邊緣之角度而待之,當地華人直至今時仍常被認知為僑民,只單向認知其文化不過是中華文化的在時空上的單純延伸和輻射,忽略其他在地之文化交融的可能性。自二戰結束以來,東南亞各國歷經去殖民化和獨立之鬥爭,當地華人也參與其中富有多元族群文化共存之體驗,持各有所別之主體經驗。在此理解下,本中心籌辦「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期待能在會中見到華人文化相關議題在東南亞不同地區的多元呈現。

本論壇圍繞下列議題展開:
1. 華人族群關係的多元經驗 (包含歷史、社會)
2. 華人的宗教信仰 (包含華人信仰的各種宗教)
3. 華人跨文化思想的視野(包含藝術、通俗文化、全球化)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六 | 新馬華人文化與主體性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專題演講 | 穿越時空:十六世紀印尼回回華人陳三才宗教之旅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五 | 東南亞華人的宗教傳統與改宗經驗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四 | 東南亞的客家族裔研究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三 | 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化發展與跨文化現象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二 | 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化與身份認同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場次一 | 婆羅洲的華人文化與身份認同
東南亞華人文化國際論壇:處境與展望
開幕式暨專題演講 | 以教之名:馬華社會中的華人宗教意識—以節俗信仰為例